ASCO18热评|虞先濬教授:IDO抑制剂点亮腺胰癌免疫治疗新希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6/14 18:43:20  浏览量:2486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PD-1/PD-L1等相关的免疫治疗在各类肿瘤中效果斐然,却折戟胰腺癌。

  编者按:PD-1/PD-L1等相关的免疫治疗在各类肿瘤中效果斐然,却折戟胰腺癌。今年ASCO年会上有一项评估IDO通路抑制剂Indoximod联合吉西他滨/ nab-paclitaxel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II期试验(摘要4015)初步显示阳性结果。下面,我们来听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濬教授的精彩点评!

  研究介绍
 
  摘要 4015:IDO通路抑制剂Indoximod联合吉西他滨/ nab-paclitaxel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II期试验
 
  背景: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通路是肿瘤逃避免疫的关键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IDO通路抑制剂Indoximod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吉西他滨(G)联合白蛋白紫杉醇(N)是目前转移性胰腺癌(MPC)的标准治疗。临床前模型显示Indoximod与化疗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方法:该单臂研究采用Indoximod(1200mg Bid)+G/N(1000 mg/m2/125 mg/m2 qw*3),受试者为MPC初始患者或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后转移的一线治疗,治疗持续到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主要终点是中位总生存期(mOS)从既往的8.5个月(G/N)提高到12.1个月(危险比(HR)为0.70)。次要终点包括按RECIST1评估的总体反应率(ORR)。
 
  结果:本2期研究共入组135例患者,其中36例为活检组。按预先的完成一个周期治疗后进行一次影像学疗效评价计划,共有104例患者可评估疗效(EE),其中ORR为46.2%(48/104),CR为1%(1/104),PR为45.2% (47/104)。EE组中位OS为10.9个月。联合用药的耐受性较好,最常见不良反应是疲劳、恶心和贫血。活检标本(n=11)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无反应者相比,治疗2个周期有效患者的肿瘤内CD8浓度增加(p=0.030)。
 
  结论:在可评估患者中,中位OS为10.9个月,ORR为46.2%,有反应的患者CD8浓度增高。这项研究没有达到预先规定的研究终点,然而,免疫联合方案显示有ORR改善和免疫反应的相关性,这些数据为免疫联合化疗用于治疗MPC提供了数据支持。
 
  研究述评
 
  PD-1/PD-L1等相关的免疫治疗在各类肿瘤中效果斐然,却折戟胰腺癌。研究认为胰腺癌属于免疫豁免器官,肿瘤组织中浸润CD8+T细胞有限。IDO作为免疫抑制分子,IDO过表达可能导致效应T细胞(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等)的凋亡,造成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逃避免疫攻击。因此抑制IDO通路有望提高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
 
  IDO抑制剂indoximod是可直接逆转IDO抑制免疫细胞的小分子化合物,indoximod在黑色素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获得很好的II期研究结果,indoximod联合PD-1抑制剂在III/IV期黑色素瘤的ORR达52% ~ 62%。
 
  在本研究中Indoximod联合G/N方案的ORR达46.2%,mOS为10.9个月。纵观MPC的一线化疗,MPACT研究中G/N的mOS为8.5个月,ORR为23%,PRODIGE4研究中Folfirinox的mOS为11.1个月,ORR为31.6%;GEM联合erlotinib的mOS为6.24个月。IDO联合G/N方案的ORR较Folfirinox和G/N有明显提高,且有1例达CR。它的主要终点mOS虽然超过了G/N的8.5个月,且接近Folfirinox的11.1个月,但仍没有达到自已预设的12.1个月。不过对比其他新药的临床试验,如PEGPH20、hedgehog抑制剂等,indoximod的II期研究在OS的延长上已有很大进步。
 
  此外,本研究有限的活检标本检测提示治疗有效患者的CD8浓度高,这也侧面反映了IDO抑制剂对肿瘤组织免疫细胞的作用,可能对于特定的部分胰腺癌患者有效,但还需要加大样本量。本研究仍没有回答IDO的表达水平是否可以预测治疗效果。indoximod目前在III期临床试验的阶段,但它的初步结果已展示了indoximod可能会给某些类型的腺胰癌免疫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撰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亮 高鹤丽 虞先濬)
 
  专家简介
 
 
  虞先濬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CSPAC中国胰腺癌多学科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德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总计获得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在JCO、Ann Surg、Cell Res、CCR、Oncogene、BJS、Surger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总IF>300,单篇论著最高IF:24.01。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ASCO18热评|虞先濬教授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