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华英教授团队首次公布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既往全身治疗失败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第一阶段研究数据。今年,该研究再次登上ASCO的舞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田文娟教授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对该研究的最新数据进行了汇报,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组合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毒性。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华英教授团队首次公布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既往全身治疗失败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第一阶段研究数据。今年,该研究再次登上ASCO的舞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田文娟教授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对该研究的最新数据进行了汇报,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组合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毒性。
研究简介
Simon两阶段、单臂、Ⅱ期试验的第一阶段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高选择性VEGFR2抑制剂)对既往全身治疗失败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本次报告公布了该试验的初步结果。
本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Ⅱ期试验(ChiCTR2000031932),采用Simon两阶段极小极大设计。研究对象为既往接受了至少一种全身治疗后出现了进展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注射,每两周一次)和阿帕替尼(250 mg,口服,每天一次)的治疗,每四周为一个周期,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主要终点是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v1.1)中定义的客观缓解率(ORR)。其他评估终点是疾病控制率(DCR)、达缓解时间(TTR)、缓解持续时间(DoR)、至治疗失败时间(TTF)、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
2020年1月20日至2022年10月14日期间,共纳入36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范围:29~76),其中17例(47.2%)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ECOG PS)评分为1分,15例(41.7%)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两次全身治疗。截至2023年1月16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4.0个月(四分位距:6.3~23.3)。所有36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经确认的ORR为44.4%(95%CI:27.9~61.9),经确认的DCR为91.7%(95%CI:77.5~98.2),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17例。中位PFS为6.4个月(95%CI:5.3~13.0)。
本研究中3级或以上的TRAE的发生率为44.4%(n=16)。其中以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n=7,19.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n=4,11.1%)、高血压(n=4,11.1%)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n=4,11.1%)最为常见。19例(52.8%)患者发生了任何级别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6例(16.7%)患者发生了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均为1或2级。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既往全身治疗失败后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毒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研究者说
《肿瘤瞭望》:在本次ASCO年会中,您在口头报告环节汇报了一项关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既往全身治疗失败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研究,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和临床意义?
田文娟教授:很荣幸能够在今年ASCO年会的口头报告环节向大家汇报我们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项研究是由主要研究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华英教授发起的一项单臂、Ⅱ期临床试验,采用Simon两阶段设计。在去年的ASCO大会中,我们以壁报(Poster)的形式报告了本研究第一阶段的数据,当时共入组21例患者,其中10例患者产生了应答。今年我们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对最新数据进行了汇报,研究共入组36例患者,截至数据截止日,有2例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总体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4.4%,另外还有17例为疾病稳定(SD),总体的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9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个月。的发生率为91.7%,三级以上TRAE为44.4%,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发生率为52.8%,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安全性良好且耐受性比较高的药物组合。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的探索性分析,共27例患者成功接受了错配修复(MMR)状态检测,其中仅有2例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另外25例为错配修复完整(pMMR)。PD-L1检测显示,7例为PD-L1阳性,生存分析显示PD-L1阳性患者的PFS略高于PD-L1阴性患者,但是并无统计学意义。我们知道近年来免疫治疗是子宫内膜癌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免疫单药在dMMR人群当中疗效是相当确切的,但是对于pMMR人群来说免疫治疗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联合用药的证据主要来自于KEYNOTE-775研究,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药物组合在pMMR人群当中表现出了非常令人振奋的疗效。
我们这项研究采用的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都是来自我们中国的原研药物,总体而言,这一药物组合在晚期和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当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特别是从人群分布来看,我们主要是以pMMR患者为主,而这一组合对晚期和复发性子宫内膜癌pMMR患者来说将是一个优选的药物组合。最后,也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研究和原研药物登上ASCO的舞台。
▌参考文献:
Huaying Wang,Wenjuan Tian,Yulan Ren,et al.Camrelizumab plus apa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recurrent endometrial cancer after failure of at least one prior systemic therapy:A single-arm phase II trial.ASCO 2023;Abstract 5516.
田文娟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诊断及治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两次进行ASCO口头摘要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