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期间,大会执行主席、南京八一医院解放军全军肿瘤中心秦叔逵教授就GPM病房、肿瘤姑息领域转化研究等问题,接受了《肿瘤瞭望》的采访。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请您介绍一下建立GPM病房的意义?
秦教授: GPM指规范化疼痛处理,这一专业名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它不完全等同于以往的三阶梯治疗,因为三阶梯治疗仅仅强调药物治疗。而疼痛的GPM强调全程管理,是政府、医院管理者、药房、药检所、麻醉科、医护工作者以及生产厂家,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跨学科的治疗。
癌痛是个严重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去关心和攻克。2011年,原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在全国推广GPM示范病房,即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这一项目。CSCO基金会、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主要参与,三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是专家组组长,此外于世英教授、樊碧发教授、黄宇光教授、王杰军教授等多位教授均参与了这一项目。在卫生部的帮助下,我们在全国举行了有关GPM病房的一系列培训和学术活动,极大地推动了GPM项目的进步,同时评出了一部分GPM示范病房。现在这项工作还在继续开展,进一步推广,希望做得更深入。不仅仅是病房,要将整个活动推广到门诊,覆盖肿瘤专科和非肿瘤专科,对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进行培训,也包括与全社会的交流。
总的来说,这一项目的推广对我国的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特别是对于晚期癌痛的治疗意义重大,也打破了几十年来的僵局与困境。感谢卫生计生委领导的支持,众多专家的帮助,以及制药企业的大力支持,做了很多社会公益性和学术性活动。
《肿瘤瞭望》:ASCO会议中,肿瘤姑息领域的临床进展有哪些?
秦教授:今年的ASCO年会上,我和李进教授共同牵头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III期研究”被选为口头报告,并入选了“Best of ASCO”优秀论文。现在姑息治疗的概念是相对于根治而言,不能够根治的应该都属于姑息治疗。因此姑息治疗不仅仅针对于一些症状和并发症,如疼痛、呕吐、肠梗阻等,也应该包括姑息手术、姑息放疗、姑息化疗、姑息靶向治疗等。从这个意义层面看,2014ASCO年会上很多文章都涉及到这方面。
《肿瘤瞭望》:中国学者如何进行晚期姑息领域的转化研究?
秦教授:本届大会上,于世英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20年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既回顾了过去,使我们倍受鼓舞,同时又展望了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让我们感到任重而道远,需要继续努力。
《肿瘤瞭望》:肿瘤止痛及姑息治疗领域,有哪些新药和疗法出现?
秦教授:阿帕替尼是一新药,是我国民族制药企业生产的分子靶向药物。原来用于晚期胃癌治疗,现在关于晚期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治疗的研究都在进行。过去很多年人们认为,化疗药物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现在对化疗药物又重新认识,包括对其机制和新药物研究上。最近我们也在进行一些新的化疗药物的临床试验。此外,还有一些新的药物是从传统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Rg3;当然还有一些药物是从天然的或体内已有的物质中提取的,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等。这类药物非常多,我也需要在这个大会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