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会特别设立的“中国之声(Voice of China)”专场上,殷咏梅教授以“改变乳腺癌临床实践的中国临床试验——从本地创新到全球影响”为主题,深入解读了各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研究成果,展现了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强大实力。肿瘤瞭望在会议期间特邀采访了殷咏梅教授,请她分享了首次作为专家团成员参与投票的深刻感受,并就“Voice of China”专场报告的主要内容、SGBCC与CSCO今后的合作计划等话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第19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5)在维也纳圆满落幕,中国声音再次成为焦点。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作为St.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共识投票专家团首位中国女性专家,深度参与了共识的制定,彰显了中国乳腺癌研究在全球的卓越贡献。在大会特别设立的“中国之声(Voice of China)”专场上,殷咏梅教授以“改变乳腺癌临床实践的中国临床试验——从本地创新到全球影响”为主题,深入解读了各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研究成果,展现了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强大实力。肿瘤瞭望在会议期间特邀采访了殷咏梅教授,请她分享了首次作为专家团成员参与投票的深刻感受,并就“Voice of China”专场报告的主要内容、SGBCC与CSCO今后的合作计划等话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01
《肿瘤瞭望》:本届SGBCC,您首次作为专家团成员参与会议并参加投票,请您分享此次参加SGBCC的感受。此次参加SGBCC与过去有何不同?
殷咏梅教授:作为St.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共识投票专家团首位中国女性专家,我深感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此次受邀参与St.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共识的制定,不仅代表着中国在乳腺癌治疗进程中达到了国际化水平,也体现了大会对女性专家的重视。
既往,国际乳腺癌共识的制定主要是由欧美专家主导。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乳腺癌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和学者参与了共识讨论,甚至在多个亚型乳腺癌治疗领域中主导研究的整体方向。这也标志着中国乳腺癌研究得到了全球认可。
在St.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共识制定过程中,我们会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作为女性投票专家,我也会从女性角度出发,提供一些更适合女性患者的治疗建议。例如,在保乳手术方案选择或激素治疗等患者管理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能够参与到共识制定过程中,不仅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突破,也是女性群体的突破。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国女性专家和同道进入国际舞台,共同推动乳腺肿瘤治疗事业的发展,让国际上更多的同胞听到“Voice of China”——来自中国的声音。
02
《肿瘤瞭望》:您在SGBCC“中国之声”专场深入解读了中国乳腺癌临床试验对临床实践的影响,您认为中国的临床研究为世界乳腺癌诊疗带来了哪些改变?
殷咏梅教授:在SGBCC“中国之声(Voice of China)”专场,我做出了“改变乳腺癌临床实践的中国临床试验——从本地创新到全球影响”的主题报告,分享了中国专家和学者在原创临床药物方面所开展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对中国,甚至对国内外的临床治疗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HR+乳腺癌治疗领域,我介绍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牵头的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DAWNA系列研究,这些研究为HR+/HER2-乳腺癌患者使用CDK4/6抑制剂进行联合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我分享了抗HER2小分子TKI药物吡咯替尼在晚期二线、晚期一线以及新辅助领域开展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改变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乃至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领域,我主要介绍了两款PD-1抑制剂的研究。一款是特瑞普利单抗,由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牵头的TORCHLIGHT研究显示,其与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疗效显著提升。另一款是卡瑞利珠单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牵头的CamRelief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在化疗中加入卡瑞利珠单抗作为早期或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这两项研究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和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并确立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地位。
此外,我还介绍了靶向Trop-2的ADC药物的进展,包括徐兵河院士和我共同担任Leading PI的OptiTROP-Breast01研究。该研究在既往接受了≥2线治疗的复发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采用Trop-2 ADC药物SKB264(芦康沙妥珠单抗)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组较对照组(TPC组;即医生选择的化疗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数据推动了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领域适应症的获批。日前,这项研究也被《Nature Medicine》杂志接收。
我们非常期待邵志敏教授牵头的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晚期一线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以及后续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同时,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中国原创性的临床研究数据公布,并希望与更多国外专家和学者共同主导这些临床研究,让中国原创的产品惠及全世界的乳腺癌患者。
03
《肿瘤瞭望》:中国创新药物、原创研究等日益丰富,中国学者应将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学术成果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学者的话语权?
殷咏梅教授:我认为,要提升中国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向领域内的国外专家进行学习。虽然中国的药企创新能力在逐步增强,但同时我们也期待中青年专家和学者通过与国外同道进行相互交流,学习他们的严谨态度,学习他们精湛的临床研究设计技巧,以及他们对临床研究细致入微的解析方法。甚至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转化医学的方法,来获取更多指导临床实践的应用信息。总体而言,我认为当前的学术氛围是开放且包容的,我也期待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的专家学者能够提升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
04
《肿瘤瞭望》:2024年,在您的倡议下,“SGBCC中国行”引发了热烈的中外思维碰撞。SGBCC会议期间,SGBCC与CSCO合作的“中国之声”专场盛大召开。未来,您对SGBCC与CSCO的深入合作有哪些计划和期待?
殷咏梅教授:SGBCC是全球早期乳腺癌诊疗领域的权威学术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自1978年首届会议成功举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全球早期乳腺癌的诊疗水平。大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通过确立专家共识,为全球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科学、严谨的诊疗建议。近年来,中国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如江泽飞教授、邵志敏教授、徐兵河院士等相继加入St.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共识投票专家团,这既体现了中国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卓越贡献,也彰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在SGBCC大会主席Michael Gnant教授和江泽飞教授的倡导下,为了促进国内外学者的交流,更好地传递SGBCC大会共识,我于2024年10月在南京组织了“SGBCC中国行”首站活动,随后该活动也在上海、西安、北京等地相继举办,最终在北京圆满落幕。
在“SGBCC中国行”活动中,国内众多乳腺癌领域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乳腺癌领域的最新诊疗进展以及多学科合作在乳腺癌诊疗中的重要性。本届SGBCC大会结束后,我们计划在中国的多个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北京和南京等),继续向国内专家和同道介绍SGBCC大会的最新资讯和内容,并将其作为我国早期乳腺癌诊疗的参考内容,敬请期待!
殷咏梅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第19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 BC指南执笔专家
荣获2021年度,2023年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风云榜“Leading Pl桂冠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