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促进抗肿瘤ADC药物研究的学术交流,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肿瘤抗体偶联药物高峰论坛”于2022年12月18日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通过主会场、乳腺癌分会场、消化道肿瘤分会场、肺癌分会场、病理分会场和临床研究分会场等六个学术专场,由院士领衔、国内外顶级大咖坐镇,对抗肿瘤ADC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本文对乳腺癌分会场内容进行介绍。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首先发表了大会致辞,他们表示,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共同于线上参与此次中国肿瘤抗体偶联药物高峰论坛2022乳腺癌分会场,希望今天的会议能够帮助各位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ADC药物,更好地认识ADC药物带来的治疗理念的变化,更清晰地认识耐药机制,从而找到更多新靶点,助力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专题演讲环节一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在会上提到,如今,ADC药物在各个肿瘤治疗领域都显示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也在不断开创新的适应证,ADC药物治疗时代已经来临,期待今后ADC药物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在刘强教授的主持下,大会进入“专题演讲环节一”。宋国红教授首先带来了“披荆斩棘——ADC在乳腺癌研发中的荆棘之路”的讲课。
宋国红教授首先介绍了ADC药物的研发历程及药物历代沿革,并对新一代ADC药物T-DXd的结构优势进行了介绍:T-DXd具有更高的DAR,且具有高膜通透性的有效载药;ADC对载荷毒性要求更高,T-DXd的载药(DXd)效能更高,半衰期更短;T-DXd的连接子在血液中高度稳定,DXd脱落率极低,保证系统安全性;T-DXd可裂解连接子释放载药过程简单,效率更高;T-DXd关键作用机制:靶向HER2受体,释放载药DXd诱导细胞凋亡,产生旁观者效应。
宋国红教授在讲课中还提到,由于旁观者效应的存在,T-DXd在HER2低表达肿瘤模型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从机制到临床,T-DXd不断刷新抗HER2治疗疗效,拓宽HER2治疗边界。DSETINY-Breast01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的Ⅱ期临床研究,入组人群既往均接受过T-DM1治疗,在经过多线治疗后,确认的ORR为62.0%,其中13例患者达到CR。2022 SABCS大会上DSETINY-Breast02研究结果公布,结果显示,T-DXd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7.8个月,OS数据显示,T-DXd组患者的中位OS为39个月。与TPC组相比,T-DXd组的死亡风险下降34%,完美验证了DSETINY-Breast01研究结果。
DSETINY-Breast03研究总生存数据最新结果显示,主要研究终点BICR评估的PFS高达28.8个月,DSETINY-Breast03研究关键次要终点OS虽未成熟,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死亡风险36%,获益趋势明显;T-DXd ORR为78.5%,研究者评估的PFS2长达40.5个月,显示了持续的药物作用。DSETINY-Breast04研究是首个证实靶向HER2低表达在乳腺癌中取得治疗获益的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无论在HR+/HER2-低表达人群还是在全人群中均获得了PFS和OS的显著改善。
宋国红教授最后总结道,新一代ADC类药物T-DXd不断打破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天花板,成为晚期HER2+乳腺癌标准治疗药物。T-DXd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卓越疗效将给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希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针对宋国红教授的讲课进行了点评,他谈到,当前T-DXd在乳腺癌领域的一些列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在安全性方面,我们也更加重视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应对和预防,期待今后该药物能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专题演讲环节二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教授的主持下,大会进入专题演讲环节二。解放军总医院王涛教授带来了“风光无限——ADC重塑晚期乳腺癌诊疗新格局”的讲课。
王涛教授首先对乳腺癌治疗领域目前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她提到,当前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ADC药物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新一代抗HER2-ADC药物改变了目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生存,为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生存获益;T-DXd的出现将HER2低表达患者确定为新的抗HER2治疗人群,重新定义了HER2的治疗分型,新的靶向TROP2的ADC提供更多治疗机会。
谈及ADC药物在乳腺癌领域的探索,王涛教授表示,未来扩大ADC等药物适应症范围、寻找新的靶点扩大适应症范围(Dato-DXd、HER3等)、联合治疗(比如免疫治疗/抗血管等其他)、寻找ADC药物的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以及在药物开发策略等等需大量进行研究,以最大化ADC药物在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对王涛教授的讲课进行了点评,他表示,以T-DXd为代表的新型ADC药物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治疗希望和治愈曙光,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T-DXd在多项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数据。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ADC药物的时代,ADC药物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的成就越来越令人瞩目,并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也在不断进行着重塑,期待今后能有更多更好的数据公布。
专题演讲环节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担任专题演讲环节三的主持,他指出,目前ADC药物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数据,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展望未来,该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随后,在王树森教授的主持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带来了“前路漫长——ADC时代乳腺癌全程管理的机遇与挑战”的讲课,对乳腺癌未来之路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郝春芳教授在讲课中表示,肿瘤克隆进化和异质性是肿瘤耐药、进展、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抗HER2治疗无法克服瘤内HER2异质性,新型ADC药物因为其可裂解的连接子以及旁观者效应,可以克服瘤内HER2异质性所带来的治疗壁垒,同时亦可逆转克服传统药物的耐药,使我们走进了ADC药物患者治疗的新时代。DESTINY-Breast 04研究在HR+人群和整体人群获得PFS和OS双阳性结果,开启了乳腺癌HER2低表达治疗领域新格局。
郝春芳教授在讲课中还提到,我们在关注ADC药物带来突破性疗效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安全性。ADC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是关键。在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的理念上,要重视患者生活质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制订个体化管理方案,更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展望未来,ADC药物治疗领域仍有更多需要进行探索的:如逐渐优化新药研发的方向,采用联合治疗的策略,以及预测耐药是应对ADC耐药的三大方向。
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在点评中表示,在患者治疗过程中,ADC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系统、骨髓抑制相关不良反应等,分级对症处理。间质性肺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疑诊DILD患者可行气管镜检查并酌情行病理活检,多学科协作对DILD的早发现、早诊疗至关重要。
焦点访谈——ADC时代下HR+/HER2low晚期乳腺癌命运之轮:To ADC or To Chemo?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宋玉华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闫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益定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玲教授共同就“在ADC时代,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治疗进展后的选择;哪些患者会更倾向将ADC药物用于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进展之后的二线治疗;对于不适合内分泌治疗的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优选化疗还是ADC?”进行了讨论,将本次会议推向了高潮。
会议最后,张瑾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她表示,在本次会议的专家讲课中,我们重新学习了ADC药物的组成、作用机制、发展历程、更新迭代、最新的研究进展及不良反应管理,相信能给临床医生带来更多获益,同时也能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选择。通过各位专家的讨论,我们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理念及诊疗思路也更加清晰,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参与!
识别二维码查看会议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