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Lung-ART研究:N2患者术后是否应该接受放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1/5 10:38:44  浏览量:696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术后辅助放疗曾经是IIIa-N2患者术后的标准治疗,但由于基于的循证医学证据多数为回顾性数据,证据级别不高且部分研究的结论“互相拆台”,因此推荐级别不高。

前言:术后辅助放疗曾经是IIIa-N2患者术后的标准治疗,但由于基于的循证医学证据多数为回顾性数据,证据级别不高且部分研究的结论“互相拆台”,因此推荐级别不高。2021年,我国学者发表于JAMA Oncology的PORT-C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接受放疗并不能改善预后。近期Lancet Oncology发表的另一项研究——Lung-ART研究同样显示,IIIa-N2患者给予术后辅助放疗并不能给患者带来获益。
 
 
研究概述
 
研究背景:肺癌每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约为200万和180万,手术是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但仅有30%左右的患者在诊断时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且患者术后仍然具有较高的局部或远处复发风险。术后辅助化疗可以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5年绝对获益率仅为5%左右。近年来、一代/三代TKI类药物的术后辅助应用改善了患者的DFS并提供了一个治疗选择,但仍有2/3的患者会出现疾病复发而导致病灶进展,其中,20%~40%的患者表现为疾病的局部复发。1998年,一项Meta分析发现,对于N0或N1的患者,给予局部放疗未能改善患者获益,但对于N2的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术后辅助放疗,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索对于IIIa-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这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III期临床研究,共在欧洲5个国家、64个研究中心进行,纳入年龄≥18周岁、组织病理学确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需接受手术切除(叶切或肺切)以及淋巴结探查,并证明存在N2淋巴结转移,PS评分0~2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进行随机化。放疗总剂量为54Gy。治疗结束后,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前3年每6个月进行一次疗效评估,随后每年进行一次疗效评估。此外,为了分析术后辅助放疗所导致的心肺毒性,患者需每年接受一次肺功能检查。该研究的随访时长为最后一例患者入组后随访8年。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DFS,次要研究终点为OS、安全性、局部复发率及复发方式、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等。
 
研究结果:从2007年8月至2018年7月,共计501例患者接受随机化,术后辅助放疗组及单纯观察组分别入组252例和249例患者,中位手术至随机化时间为4.2个月,化疗结束至放疗的中位时间为36天。分配到放疗组的患者,有4%的患者未接受放疗,接受放疗的患者中,89%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95%的患者接受标准剂量,即54Gy的放疗,3%的患者接受低于此剂量的治疗,另有1%的患者接受高于此剂量的放疗。数据分析时,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放疗组和观察组分别有57%和61%的患者出现疾病复发或死亡,两组3年DFS率分别为47%和44%,HR=0.86,P=0.18,中位DFS分别为30.5个月和22.8个月。
 
 
两组中位DFS
 
在出现疾病复发的患者中,36%为纵膈复发,放疗组和观察组占比分别为25%和46%;21%为脑复发,放疗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4%和18%;48%的患者为颅外转移,放疗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9%和47%。共有201例患者出现死亡事件。放疗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1%和42%,多数患者均因疾病复发而导致死亡,此外,放疗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6%和2%的患者因为心肺疾病而导致死亡,另有5%和1%的患者因第二原发肿瘤而导致死亡。两组3年OS率分别为67%和69%,HR=0.97。
 
 
两组复发方式
 
两组全因任何级别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和74%,其中,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和8%;任何级别全因迟发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和62%,其中,3度以上迟发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和5%。两组最常见的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肺炎(6%和<1%)、淋巴细胞下降(4%和0%)以及乏力(3%和<1%)。
 
 
患者的安全性数据
 
研究结论:对于IIIa-N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并未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并不能作为这部分患者的常规推荐。
 
IIIa-N2患者的术后辅助放疗:何去何从
 
临床上,IIIa-N2患者术后是否应当接受放疗一直存在极大的争议,而这一争议的起源,最早来自于1998年发表于The Lancet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在这项纳入2128例患者的分析中,研究者首先否定了N0和N1的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可能,因为这部分患者接受放疗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但是,对于N2患者是否应当接受放疗,答案并不明确。随后,ANITA研究的亚组分析意外的发现了N2患者接受化疗后进一步接受放疗,可以有进一步获益,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随后,众多回顾性研究均发现,IIIa-N2的患者给予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带来OS的获益,但是,绝对获益并不高,5年OS率的提高在5%-10%。同时,针对治疗剂量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45-54Gy的放疗总剂量是合适的选择,超过54Gy总剂量的患者,其5年的OS率和不接受放疗的患者几乎一致(27.6% vs. 27.8%)。由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指南推荐这部分患者接受放疗,但是,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结果的支持,指南的推荐级别并不高。
 
 
ANITA研究的亚组分析
 
为了给这一问题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1998年、2007年和2009年,北美、欧洲和中国学者分别设计了3项前瞻性临床研究来回答这一问题,分别是CALGB-9734研究(北美)、Lung-ART研究(欧洲)和PROT-C研究(中国)。其中,CALGB-9734研究由于入组速度过于缓慢,已经被提前关闭。而后续Lung-ART研究和PROT-C研究经历了10年的时间,均在2021年公布了结果,并得到一致的结论,即对于IIIa-N2的患者,放疗无获益。
 
PORT-C研究仅在一个中心完成入组,殊为不易,共入组364例患者,结果发现,两组中位DFS分别为22.1个月和18.6个月,3年DFS率分别为40.5%和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4,P=0.20。放疗组和观察组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81.5个月,3年OS率分别为78.3%和82.8%,HR=1.02,P=0.93;3年局部无复发率分别为66.5%和59.7%,HR=0.71,P=0.03;3年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2%和38.2%,HR=0.94,P=0.62。也就是说,放疗仅仅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但并未转化为OS的改善,这一发现和Lung-ART研究如出一辙。
 
 
PORT-C研究的DFS及OS
 
写到这里,答案已经非常明确,对于IIIa-N2的患者,放疗已经不能被常规推荐,但是,是否意味所有的患者均不能接受放疗呢?在Lung-ART研究和PORT-C研究中,给予放疗以后,局部控制率提高的非常多,之所以是阴性结果,是因为以局部复发作为治疗失败方式的患者比例较少,仅为30%左右,因此,以少数患者的有限获益来驱动整体人群的获益,得到阴性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因此,对于那些可能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比如淋巴结清扫不充分、安全切缘不足够、高组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放疗或许仍然可以应用。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肿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