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健康中国,爱汝有责”-第一届乳腺健康科普大赛媒体采访之科普大使谈科普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10/25 15:30:06  浏览量:605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金秋时节,“2021中国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于2021年10月15-17日在北京胜利召开,

编者按:金秋时节,“2021中国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于2021年10月15-17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健康中国,爱汝有责”-第一届乳腺健康科普大赛是本次大会的亮点。在颁奖典礼期间,《肿瘤瞭望》对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莫钦国教授、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彭湃先生、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曾德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林豪雨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余隽主管护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向南主管护师、云南省肿瘤医院杨寿涛主管护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徐晓燕主治医师进行了采访。

 
“健康中国,爱汝有责-乳腺癌健康科普大赛”覆盖乳腺癌筛查、诊疗、预后等疾病全周期内容,请您谈谈该项目启动的缘起以及在助力“健康中国”伟大目标中的意义?

马飞教授:“健康中国2030”是我国卫生领域的重大战略,科普工作是首要的任务。2019年,国家遴选并颁布了第一批的国家科普专家库,我们有幸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专家代表参与到了专家库的工作当中。作为一名从业长达20年的肿瘤科医生,我切实感受到科普对于肿瘤防控的价值,我们需要让肿瘤患者他在得病的时候就科学的了解这个疾病,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让患者了解自身康复的途径、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另外,防控的前线需要前移,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与早诊早治、对健康人群的科普教育也具有重大的意义。科普工作应该贯穿于肿瘤防控事业全过程中,应该是肿瘤防控事业的重大的推手。因此,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在乳腺癌的防控过程中,把科普工作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进行推进。
 
乳腺癌的筛查是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的关键,基于中国国情,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工作,以实现更高的治愈率?

马飞教授:诊断率过低是限制我国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乳腺的筛查对乳腺癌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所以要推进乳腺癌筛查工作。目前中国的乳腺癌筛查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我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的特征有别于国外,同时,我国医疗资源也是有限的,这些因素使得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筛查策略,需要针对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特征、中国的卫生经济学水平,制定中国的筛查规范和策略。第二,目前我们的筛查是否能够真的提高生存?我们目前还没有基于中国人群大样本的数据,这导致我们很难来准确评估筛查的效率以及是否符合卫生经济学,也很难使我们的卫生行政部门有决心把筛查工作纳入我们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当中。因此,准确的评估筛查效能是我们需要进行的另外一项工作。第三,在两癌的筛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大众对于筛查的认可度低,这样的理念导致了筛查普及率和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专业人员以及筛查的设备的不足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以上的问题才有可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
 
您如何看待中国乳腺癌防治事业的历史和未来?您如何看待这些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果,您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怎样的期待?

马飞教授:我们国家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83.2%,已经超过了其他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在实体肿瘤治疗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是乳腺癌的诊疗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乳腺癌诊疗存在着的显著的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我们要努力消除区域差别。规范化诊疗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整体诊疗水平,才能让我们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十年当能够把中国肿瘤的诊疗水平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
 
请您谈谈如何更好的将医生专业知识以科普的形式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

莫钦国教授: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要提高15%,因此,肿瘤防治工作的窗口需要前移,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就成为了工作的重点。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就要科普先行。如何做到科普的准确性、生动与趣味性,是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首先要培养科普传播的专业人才和队伍,其次,科普内容除了具有科学性之外还要通俗易懂。科普的传播应多元化和与时俱进,利用微信,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图文并茂,与患者的数据化管理相结合,让相应的人群准确的了解对应的科普知识,以提高群众对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我国乳腺肿瘤的防控和科普事业还面临着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莫钦国教授: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2020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达到41.6万人,乳腺癌的防治与科普任务任重道远。目前,我国乳腺癌防治与科普事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点,乳腺专业人员和科普人才队伍不足。第二,科普传播的工具缺乏创新。第三,科普的规范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建立科普的示范基地,大力培养乳腺专业人才和科普队伍,加强传播工具的创新,强化内容形式的科学性、规范性、通俗性。要建立数字化科普管理系统,使得科普数据化、智能化。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医务工作者,请您谈谈如何助力乳腺疾病科普事业的顺利开展,如何更好的促进健康中国以及民族团结的伟大目标?

莫钦国教授: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响应和落实健康广西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乳腺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能力的提升,建立乳腺癌诊疗智能化管理体系,实施乳腺癌全周期、全方位、全智能化的“三全”管理方案。在每年的科学防癌周、世界乳腺癌宣传日、粉红丝带日、世界癌症日等开展科普教育。定期制作针对乳腺癌患者与高危人群的科普视频,或者举办科普宣教活动,从而提高乳腺癌筛查的依从性和乳腺癌早诊率,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助力健康广西行动计划的实施。
 
“健康中国 爱汝有责-乳腺癌健康科普大赛”项目的启动离不开恒瑞的企业的公益支持,请您谈谈这个公益支持想法的形成和具体实施。

彭湃先生:我们在2017年ASCO大会上看到了一个对患者进行科普教育使得美国肿瘤患者的整体OS提高5个月,≥3级的AEs降低15%口头报告。作为国内从事肿瘤领域的企业,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信息的不对称是中国肿瘤防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中国女性对于自身健康的保健意识不足,对新知识、新理念的接受程度也不充分。在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本次科普大赛得以顺利的开展,得到了专业医生,媒体人,乳腺癌患者的积极参与,希望能够为大众传递更多的专业知识做出贡献。
 
恒瑞医药作为企业支持,请您谈谈国家自主品牌的医药企业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中的担当、规划和未来展望?

彭湃先生:第一,恒瑞医药作为一家民族企业,我们必须要做好药物的研发、上市及跟进工作。第二,需要支持中国的基层的专家也都能够遵守我们的行业规范,遵守国家癌症中心提出的标准化的诊疗流程。第三,努力推进公益事业,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到癌症的预防、诊疗、康复相关知识,让更多的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基于中国国情,吡咯替尼等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惠及了广大的患者,让患者有药可用,用得上还用得起,请您谈谈在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设计方面药企的重要角色?

彭湃先生:我们的药物研发在过去的30年中走过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无到有”。经过努力,我们解决了缺医少药的最基本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从有到新”,我们已经能够慢慢跟上国际上一些大的制药企业开发进度,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生物学家做出不一样的分子式、抗体,冲破专利壁垒。最后一个阶段是“从新到引领”,我们要进入到全世界依然未知的领域,去找到新的基础科学研究的靶点,做更好的研究。
 
临床研究设计方面,立足中国国情,设计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临床试验和药物,我们已经为鼻咽癌的后续治疗提出了中国的方案。我们也开始逐步拥有跨越性的临床研究设计,去设计、考虑全球都没有的方案,去解决全球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恒瑞制药作为一家经过52年发展的民族制药企业,希望能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肿瘤患者探索出新的治疗策略!

科普青年说
 
 
李向南:科普作品应该要在从形式上,内容上和创新上着手。科普作品首先要有科学性,依靠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并站在大众的角度去思考,去满足大众的需求。广泛收集不同年龄、职业,不同知识水平大众的思维和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和设计,就会将专业知识转化成有温度,大众可接受的科普作品。
 
杨寿涛:疫情常态化的形式下,医务工作者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要做好疾病的治疗。用科普助力疫情防控和疾病诊疗,助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让患者在诊疗康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曾德:我们希望通过科普作品来减少因认识的不足而导致治疗时机的延误,要告知大众乳腺癌并不是女性的专属,要提高广大男性同胞对男性乳腺癌的认识,使男性乳腺癌患者得到更好的生存结果。
 
林豪雨: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经常遇到患者就诊时就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这就促使医生有责任将自己的所学告知大众。将医生的专业性和媒体的传播学结合在一起,做出有趣、有用、有料,且科学规范的科普作品。
 
余隽:疾病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健康教育课堂宣教、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使患者学会心理放松,培养正确面对挫折的强大心理,更早的回归社会。
 
徐晓燕: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去进行实施。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

分享到: 更多